药菊,又称为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Tzvel.,是菊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用作中药,主要以其花朵入药。常见的药用菊花品种包括茶菊、黄菊和白菊等,具有明目解毒、散风清热的功效,并且遍布全国各地。
药菊的主要病害表现为叶片受到影响。叶面上会出现初生的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随后这些斑点会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颜色暗灰或褐色,边缘隆起呈褐色线状,病斑直径一般在3到8毫米之间,个别病斑可达20毫米。
造成药菊病害的病原为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lf,又称菊尾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子座发育不完全,分生孢子梗生长于叶子两面,呈丛生状态,基部膨大,颜色为浅橄榄褐色,通常在0到2处有屈曲现象。分生孢子的尺寸为40到125微米,针状,基部平截无色,顶端尖。
药菊病害通常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初次侵染和再侵染则通过分生孢子进行扩散。气流和雨水溅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多雨、雾重或露重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此外,植株生长不良或者施用氮肥过量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确保田间卫生是防治病害的基础。及时采摘和收集病残体,并将其带离田地焚烧,可以有效减少病源的传播。
清沟排水,避免过度施用氮肥,定期喷施植宝素等肥料,以增强植株自身的生长和抵抗力,从而抵御病害的侵袭。
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40%多?琉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以及60%琥?乙磷铝(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10到15天进行一次喷洒,连续防治2到3次。在采收前的7天内停止使用药物,以保障药材的安全性。
上一篇:香水月季的种植环境要求解析
下一篇:药用植物药菊花斑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