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交脉蚜,亦称为蕉蚜或蕉黑蚜,属于同翅目中的蚜科。这种害虫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云南等地区广泛分布,严重危害蕉属植物,并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香蕉束顶病和香蕉花叶心腐病,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显著的损失。
香蕉交脉蚜的成虫可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两种类型。有翅蚜的体长约为1.7毫米,颜色为褐色到黑褐色,头部两侧的角瘤显著。其触角由6节组成,长度与下体相当。前翅的径脉与中脉相交,且末端分叉成2支,后翅的翅脉已退化,仅剩一根斜脉。相比之下,无翅蚜体长在0.8到1.6毫米之间,呈卵圆形,其颜色同样为红褐色到黑褐色,触角稍长于身体。
幼虫阶段的香蕉交脉蚜,体长在0.7到1.0毫米之间。1龄幼虫触角有4节,2龄时为5节,而3龄及后续龄期的幼虫则有6节触角。
香蕉交脉蚜采用孤雌卵胎生的繁殖方式。在广西地区,每年可出现4代,整体分布可持续到全年。它们主要集中在香蕉心叶基部进行取食,通常在每年的4月和9-10月之间达到高峰。夏季高温时,蚜虫会迁移到植株的下部或附近的杂草上,到了冬季则多停留在叶柄内或根部。干旱年份虫害往往更严重,有翅蚜的数量也较多;相对而言,雨量充沛的年份蚜虫的发生频率较低。此外,蚜虫的传播借助其口器刺吸病株后,通过飞行或气流迁移至其他植物。
为了有效防治香蕉交脉蚜,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重点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喷药进行处理,并将病株连根挖起,深埋以防止再次传播。
当田间发生虫害时,要及时采用药物喷杀,推荐使用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或者50%抗蚜威的1500倍稀释液;对于2.5%功夫、2.5%敌杀死和10%灭百可,可使用5000倍稀释液;而10.8%凯撒则可稀释至15000倍进行喷洒。
通过上述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香蕉交脉蚜的危害,保护香蕉的健康生长与丰收。
上一篇:甜酸酥脆的香蕉片
下一篇:有关苹果蜜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