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也被称为姬松茸,最初生长于美洲的秘鲁、巴西和美国等地。自1992年起,福建省便开始引进并种植这种蘑菇。由于其口感脆嫩、味道鲜美,并且富含蛋白质和多糖,使得巴西蘑菇的营养价值十分高。研究显示,长期食用此蘑菇可以有效辅助治疗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疾病,对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痔疮、神经痛以及癌症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走俏。此外,由于其主要使用桔杆和稻草等原料进行种植,避免了菌林矛盾,显示出广泛的开发潜力。近年来,巴西蘑菇在湖北省随州市得到了广泛推广和种植,正在形成“星火燎原”的趋势。
尽管巴西蘑菇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但由于随州的菇农在栽培方面的经验相对较短,许多人对巴西蘑菇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不足,这导致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最常见的几种病害包括胡桃肉状菌、棉絮状霉菌、白色石膏霉和鬼伞类杂菌等。其中,胡桃肉状菌对巴西蘑菇的威胁最大。
胡桃肉状菌可以影响多种食用菌,尤其是覆土栽培的蘑菇。早期发病时,症状并不明显,直到出现红褐色的囊果,与胡桃的外观颇为相似时,问题才开始引起注意。随着病害的发展,发病区域可能会造成“只菇不出”的现象,菇农使用多种药物也往往难以治愈,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胡桃肉状菌属于土壤真菌,常存活于土壤和有机物中。其孢子通常通过覆土和培养料进入菇棚,也可能通过气流、人以及工具等传播。该菌在约16℃的环境下会迅速萌发。而其子囊孢子的生命力极强,有研究显示在93℃下处理3小时或82℃下处理7小时才能杀死。胡桃肉状菌还与巴西蘑菇争夺养分,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导致绝收,这一病害一旦发生,治理难度极大。
为有效防治胡桃肉状菌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菇棚环境的卫生,及时清除废料,并使用500倍的疣霉净喷洒菇棚和菇架。
取用覆土时,尽量远离菇棚,选择地表以下30cm深层土壤,并进行药物消毒。具体方法包括将覆土晒干后,用5%的甲醛液处理,包裹并闷24小时以上,再摊开使用。
在堆制培养料时,需避免过熟或过湿,并实行二次发酵,培养料应偏向碱性。
播种后保持菇房温度在18℃左右,可有效抑制胡桃肉状菌的孢子萌发。
一旦发现该病害,需立即停止喷水,增加通风。如有局部感染,需小心挖除受感染的覆土和培养料,并用1:100倍的疣霉净喷洒周围,提高防治效果。
所有挖出的病料应烧毁或深埋,严禁随意丢弃,以免病原孢子随风扩散导致更大范围的感染。
通过以上措施,菇农可以有效防治胡桃肉状菌,从而确保巴西蘑菇的健康成长,维护经济利益。
上一篇:桃树蚜虫防治方法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