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果的采摘并不会结束管理工作,采摘后叶片的光合作用仍在继续进行,营养物质在树体内积累。夏秋季节正值花芽分化的时期,这一阶段树体中的营养积累和花芽的形成直接影响到来年桃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桃果摘下后,针对后续管理工作需特别重视。
在桃果采摘后,树体会消耗大量养分,为了迅速恢复树势并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需要及时施用采果肥。建议在每棵树埋施尿素0.5公斤,并进行2-3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叶面喷施。这种措施可以确保树体营养充足,从而提高花芽的质量和越冬抗寒能力。
桃果采摘后,桃叶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害虫的侵扰,如潜叶蛾和叶蝉等,若不及时防治,可能导致桃叶提前脱落,影响营养的积累和花芽分化。建议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杀菌剂,并交替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30%绿得保乳油,以有效控制病虫害。
在桃果采摘后,新梢的生长加快,副梢出现频繁,这可能导致膛内通风不良以及养分消耗增加,从而影响花芽分化。因此,合理的修剪至关重要。要疏去树冠上部的强旺枝,并控制其基部生长势,确保养分集中供应。同时,要及时整治重叠枝、交叉枝及老弱枝,保持树体的健康生长。
采果后,应该使用四齿钉耙对园土进行10-15厘米的浅耕,并在耕地上覆盖一层薄薄的稻草或麦秸。这一方法不仅能疏松土壤、增加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还可以消灭杂草,富含有机质,改善整体土壤环境。
桃树主根较浅,因此对水分的需求较为敏感。在夏季干旱时应及时进行灌溉,而在雨水较多的时节,则需要定期清沟排水以防渍水现象的出现,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有效促进桃树的生长。
在秋季施用基肥并进行土壤深翻,有助于改善桃园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建议每株树施用腐熟的猪牛粪20-30公斤及磷肥1公斤,并将其与表层土混匀,形成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下一年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龙眼传统保鲜技巧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