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在存放过程中常常面临霉变、虫害和变味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核桃富含脂肪,油脂容易在高温、强光和充足氧气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核桃变坏。因此,合理的贮藏环境要求保持冷凉、干燥、低氧和避光。
理论上,核桃的适宜采收期为内隔膜刚变为棕色,此时核仁已成熟,采摘的果实质量最佳。在生产实践中,核桃果实成熟的指标为青皮颜色由深绿色转为淡黄色,同时部分外皮开始裂开,个别坚果可能会自然脱落。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前一个月内,果实的大小和鲜重基本稳定,但出仁率和脂肪含量则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加。如果采收过早,核仁会出现皱缩,颜色变为黄褐色,味道平淡;适时采收的核仁则饱满,呈黄白色,且香味浓郁;若采收过迟,则可能导致果实大量落落、霉变和种皮变色。
在中国,传统的核桃采收方式主要是人工敲击,适合分散栽培。美国则采用机械振荡法进行收获,在80%的果柄形成离层时进行采摘。如果在采收前2至3周施用125mg/kg的乙烯利和250mg/kg的萘乙酸混合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一次性采收全部坚果,并且比正常采收期提前5至10天,以确保坚果的优良品质。然而,需注意乙烯利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大量落叶,影响核桃树的后期生长。
核桃干燥的过程旨在蒸发掉壳和核仁中的多余水分,使其含水量低于8%。如果水分含量超过这个标准,核仁易生长霉菌。在产业中,通常以内隔膜易于折断作为粗略标准。同时,美国的研究指出,核桃干燥时的气温不宜超过43.3℃,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核仁脂肪氧化,从而破坏核仁的天然化合物。受热引起的油脂变质可能并不会立即显现,往往在贮藏几周甚至数月后才会表现出来。
在中国北方,核桃多以日晒干燥为主,先选择阴凉处静置半天,然后再进行5至7天的阳光曝晒。南方由于多在阴雨天气收获,许多农户采用烘房干燥,逐步提高温度,直到坚果碰撞时发出清脆响声,此时即可达到理想的水分要求。
通过掌握合理的核桃存储、采收和干燥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核桃的品质和保鲜期,确保消费者享受美味健康的坚果。
上一篇:提前防止高温引发的猕猴桃日灼病
下一篇:秋季管理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