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各种损伤往往会导致病原真菌感染。本文将深入探讨病害显示的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帮助果农更好地管理果园。
果树的冻伤、虫伤或机械伤等伤口部位,常常会出现散生或聚集的小型病菌子实体,这些是病害的外部表现。受损的木质部会有不显著的白色边材腐朽,这些都是病原真菌感染的迹象。
本病害主要由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引起。它的菌丝体在被害木质部潜伏越冬,随着春季气温上升,病菌会向健康的部分扩散,尤其是在16至24℃的温度范围内,扩展速度较快,最终在夏秋季节散播孢子,从而侵染各种伤口。
通常,衰弱或濒死的树木更易感染此病,尤其是伤口较多的树木,发病情况往往更严重。因此,针对这些弱树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
提高树势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果农应定期检查树木,发现重病树、衰老树或濒死树时,应立即挖除并烧毁。同时,增施肥料与合理修剪也能有效改善树木的健康状况。
在果园中,发现病菌子实体后,需迅速将其连同树皮刮除,并使用1%硫酸铜液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菌扩散。
为了保护树体,果农需减少伤口的出现。对锯口应涂抹波尔多液或煤焦油、1%硫酸铜液,以降低感染风险。
在果园中,应避免连作。例如,在砍伐老果树后,建议用豆类等作物进行轮作,至少间隔三年再建立樱桃园,以确保土壤的健康和防止病害的滋生。
通过以上措施,果农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果树病害,确保果园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加强对樱桃、桃树蚜虫的防治工作
下一篇:樱桃的繁殖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