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农民朋友在种植枣树时频繁遇到枣疯病的问题。对此,该病的成因及有效防治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冯义彬研究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或公枣病,是一种对枣树造成毁灭性伤害的病害。该病主要通过传病昆虫传播,在枣树生长中形成潜伏期,这段时间的长短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冯专家指出,以下几个因素会显著影响枣疯病的潜伏期:
枣树在发病时,通常是从部分枝条、枣股及根蘖开始,严重时可能整株同步发病,随着时间推移,病症会由局部扩展至整个植株。此外,枣树的品种以及园土的管理情况,也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如果土壤条件干燥瘠薄且管理不当,发病情况会更为严重;而在盐碱地的枣树相对较少发病。
为了遏制枣疯病的扩散,冯义彬专家建议采取以下四个防治措施:
选择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根本对策,农民应着重发现和利用这些耐病的树种。
对于已经感染枣疯病的植株,应及时铲除,并确保病株的根部被彻底移除,以免传播给其他健康植株。
定期喷施3至4次内吸性有机磷农药,可以有效控制传病昆虫的数量,从而遏制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在无病的环境中进行采穗、接芽和繁殖,以确保苗木的健康。如果发现苗木出现病症,应立即将其拔除。同时,加强检疫,防止从发病区调入病苗。
通过以上措施,农民朋友在种植枣树时可以有效降低枣疯病的发生率,确保丰收。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共同抗击这一危害。
上一篇:秋姬果实(李子)
下一篇:月光下的极早熟鲜食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