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严重病害,给枣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此,控制枣疯病的扩散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枣疯病的病状、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以帮助农户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受感染的枣树主芽和副芽会同时萌发,形成不少短小的发育枝。这些新枝的芽不断萌发,导致枝条细弱、节间短小且叶片发黄,且冬季叶片难以脱落。
枣树的花器如花梗、萼片、花瓣等都会出现变形,变为较为细弱的枝、叶等营养器官,影响正常授粉和果实形成。
受病枝影响,枣树的果实通常不结果,或者结果时常呈现花脸状,糖分少且大小不一,严重时果实会干缩并提前落果。
病变初期,感染的根表皮呈褐色,随着病情加重,会形成溃疡斑并最终导致根部腐烂死亡。
枣疯病的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嫁接传染,二是通过媒介昆虫如叶蝉。叶蝉在疯病树上取食后再转移到健康树上,快速传播病害。
病原体在寄主内主要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转运,其流动方向与树体养料的运行一致。病原体在树体内的生长过程,可在短短7到10天内向下运行至根部,然后再向上扩散至树冠部位。
土壤贫瘠、管理不善的枣园病害较重,而土壤酸性高及石灰质含量低的环境中,枣疯病的发病率也较高。此外,单株栽植的枣园远比根孽苗繁殖的枣园发病轻。
严格控制苗木的引进,确保选择无病源的母株进行繁殖,并使用无病的砧木与接穗进行嫁接。
对病树及时铲除,并彻底清理根部,以防止萌发新的根孽苗。同时,对于轻度感染的病树,应尽早锯除病枝,降低病源。
加强对叶蝉等传病昆虫的防治,避免在新建枣园附近种植松、柏、桑及泡桐等树种,以减少病媒虫的数量。
注重枣园的土肥水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及必要的磷、钾肥,以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
在建设新枣园时,要切断与病株的根系连接,并严格控制病区苗木的调入,以防止病害传播。
对中度和轻度发病的枣树,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发病的树可在早春注射抗生素,而稍重的病树则需进行环锯、锯除病枝以及挖沟断根等措施,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通过以上多种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缓枣疯病的蔓延,为枣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秋季栽种枣树的九大要点
下一篇:李子中的食心虫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