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流胶病主要影响树干和果实,受害部位会隆起,并流出树胶,尤其在雨后病情加重。树胶干燥后会形成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块状物。枝上病斑严重时,常导致大量流胶,进而使树势衰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枝干枯死。此外,果实的感染表现为面部长出黄色胶质,后期病部会硬化,并出现龟裂,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
李树流胶病在生长期内均有可能发病,但高温高湿的6至8月为其发病高峰期。诱发该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物理伤害(如机械损伤、冻害和日灼)以及不当的栽培管理,如重黏土、通风不良、过度修剪、土壤含水量过高等。此外,李树流胶病有时也由半知菌亚门的真菌感染引起。
防治李树流胶病的首要措施是加强农业管理。采果后要进行深施基肥,适当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并保证水分充足,以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和抗病能力。此外,应及时清理枯枝病果,除去杂草,消灭蛀干害虫,并在雨涝期间及时排水,定期耕翻土壤以改善其结构和通气状况。
在流胶严重时,可以采用尖刀在病部划道,然后涂抹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30%腐烂敌30倍液进行处理。在5至6月份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建议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澳菌清(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药液需全面覆盖枝、干、叶片和果实,每隔15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4次。
在大棚栽培的油桃中,裂果现象在采收前较为常见,这不仅影响果品的商品价值,还降低果农的收益。裂果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品种选择、果实在树冠内的位置以及大棚内水分管理等。
选择不易发生裂果或裂果较轻的品种至关重要。黄肉品种中,早红2号和瑞光2号裂果严重,而丹墨、早红宝石的裂果情况较轻。白肉品种中,红珊瑚、瑞光1号裂果较重,而早红珠、艳光和华光则相对较轻。
在栽培管理中,要注意夏剪,以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并进行疏花疏果,合理控制负载,以实现果实的均匀生长,进而减少裂果现象。此外,出现裂果的高峰期在采收前20天,特别是在采收前6至8天,水分管理尤为关键,应调整灌水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或喷灌,以防止裂果的发生。
上一篇:中华贡枣:世纪枣类的璀璨明星
下一篇:栽培李子的关键设施与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