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俗称臭屁虫,是我省荔枝和龙眼的主要害虫之一。无论是成虫还是若虫,它们都能通过刺吸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叶片枯萎和果实掉落。在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荔枝和龙眼的产量及果品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荔枝蝽在我省每年生成一代。成虫在避风向阳且树冠叶丛稠密的地方或其他隐蔽处越冬。待气温上升至15℃时,成虫即会开始活动并觅食,并在性成熟后进行交尾,产卵量可达5-10块。通常在4-5月时,荔枝蝽的产卵数量会达到高峰。如果卵孵化期与寄主的花期重叠,寄主植物遭受的损害将会更加严重。若虫期一般维持80余天,其中1-2龄若虫的表面蜡质薄、角质度化程度低,因此对药剂的敏感度较高,抗药性较弱,这为药剂防治提供了机会。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不断上升,越冬成虫活动开始增多。根据近期在福清、仙游、同安、城厢、洛江和蕉城等地的调查显示,4月上旬荔枝蝽的平均每百枝虫量为13.7头,有虫梢率为7.6%,每百枝卵块密度为4.2块。综合分析荔枝和龙眼的物候以及气象因素,可以预测今年我省荔枝蝽的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偏重的情况。预计在4月中下旬,交尾产卵将达到高峰,而在5月份初孵若虫也将大量出现。
对于荔枝蝽的防治工作,各地果园需掌握其发生动态,抓住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药剂防治应在荔枝蝽抗药性较低的两个适期各喷药一次:首先是在4月上中旬,此时大部分越冬虫尚未交尾产卵,应尽可能降低低卵雌虫的基数,同时兼治第一代荔枝蒂蛀虫;其次是在5月初的1-2龄若虫盛发期。建议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例如,5%百事达乳油8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以及40%好劳力乳油800倍液等,施药时确保荔枝或龙眼的所有枝叶充分湿润。
上一篇:枣庄红石榴:特早熟石榴新品种揭晓
下一篇:荔枝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