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是枣树面临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尤其在华北和山东等主要产枣地区已造成重大损失。虽然陕西的集中枣产区也发生过此病,但严重程度相对较轻。近年来,国外也有朝鲜和印度等地报告此病的发生。为了有效防治,了解枣疯病的症状、病原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枣树的不同年龄均可受到枣疯病的侵害,表现出特定的症状,主要分为三类。
病株的根部和枝条上的不定芽或腋芽会大量萌发,形成丛生的分蘖苗或短疯枝。受害的树木地上部分枝条小且数量多,叶片变小、色泽变淡,并且在秋季不易脱落。
新梢顶端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叶脉变透明,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也会变脆。某些品种的果实可能形成红色的条纹与斑点,病果通常较小且顶部呈锥形。
病株的花梗会延长至正常花的4―5倍,并出现小分枝,花盘可能出现退化,萼片肿大,花瓣则变得像叶片。病株的子房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病花无法结果。
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枣疯病的病原物。研究表明,病原物可能是一种类似棒状病毒的植物病毒,并受到类菌质体的影响。关于这种病原物的具体特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
枣疯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各种接种方式,尤其是用皮接进行传播。此外,通过病株的根分株长成的小树也可能带病。在自然条件下,老枣树有时也会突然发病,表明存在自然传播的途径。研究显示,媒介昆虫可能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者,尤其是某些叶蝉。
由于对枣疯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了解不够,目前的防治措施相对有限。主要策略包括控制老病树和保护幼树。无效的病株应及时铲除,初期发病的病株要剪去病枝以减少传播风险。同时,选择无病的种植材料,并在苗圃中进行检疫,确保提供无病苗木。
防治枣疯病不仅需严格管理病株和选材,还应重视防治传病媒介昆虫。此外,科研方面应持续开展对枣疯病的深入研究,以便为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蜜汁金枣
下一篇:老梨园的改土施肥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