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芽象甲,又被称为太谷月象、枣月象等,是一种主要危害枣树及其他多种植物的害虫。它们以幼虫和成虫的形式损害植物,特别以枣树受害最为严重。
食芽象甲的寄主植物包括枣、苹果、梨、核桃、泡桐、桑、棉、大豆等。其中,枣树是受害最重的种类。
成虫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和叶子为食,甚至可以将枣树的嫩芽吃光,导致树势削弱、生育推迟,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幼虫则主要生活于土壤中,侵害植物的地下部组织。
成虫体长约4至6毫米,呈长椭圆形,身色黑色,表面被白色、土黄和暗灰色的鳞片覆盖。头部宽大,喙短粗,触角11节,末端膨大。鞘翅呈现9到10行纵刻点。
卵呈椭圆形,长0.6至0.7毫米,孵化前颜色由乳白渐变为黄褐色。幼虫体长5至7毫米,头部淡褐色,乳白色的身体胖圆无足。
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等地,食芽象甲年生一代,幼虫越冬于5至10厘米深的土壤中。随着春季的到来,幼虫逐渐上升至表土层,以开始活动和为害。成虫一般在4月下旬首次出土,活动高峰期在5月底前。
成虫交配后2至7天可开始产卵,通常在树干的皮缝和枣股落性枝痕内产卵,一雌虫可产12至45粒卵。卵期约为20天,孵化后幼虫继续在土中越冬。
为有效防治食芽象甲,应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这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食芽象甲对植物的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和作物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