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水果的营养、卫生及安全要求逐渐提高。因此,生产优质且安全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梨作为建宁县的主要水果品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果达6.2万吨,且销售区域广泛。然而,长时间的栽培使梨的病虫害频发,农民为应对这一问题往往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及市场的发展。因此,降低梨果农药残留,推动无公害生产势在必行。
为了发展无公害梨的生产,我研究组在2003年开发了一套综合的农药残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果实套袋以及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和化学农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黄花梨产品获得讲荣誉称号。
1.1 冬季清园:在冬季修剪时,剪掉病虫枝、枯死枝,清除落叶和杂草,使用药剂堵塞虫洞,深翻树盘,以恶化病虫越冬环境。
1.2 合理修剪:修剪应促进树木的生长与结果关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确保树体在中庸健康的状态。
1.3 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树木的不同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和浇水方案,确保其营养供给充足,促进健康生长。
2.1 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利用梨园内的自然天敌如寄生蜂、掠食性昆虫等,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保护这些有益生物,减少农药使用。
2.2 性诱剂防治:使用性诱剂控制梨小食心虫的繁殖,通过干扰交配来减少其数量。
2.3 使用生物源农药:应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来有效控制病虫害。
果实套袋是无公害果品生产的重要措施,能够防止果实直接接触病虫害和农药。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果袋,合理的套袋时期,以及控制挂果量以提高果品质量。
4.1 用药原则: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避免使用剧毒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和浓度。
4.2 适期喷药:根据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时喷施药剂以增强防治效果。
4.3 提高用药技术: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施药的均匀性和覆盖面。
梨的无公害生产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更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综合性的防治技术、合理的种植管理及科学的施药,可以有效降低梨果的农药残留,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大棚梨园中草莓的成功套种技术解析
下一篇:梨树高接换种的皮下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