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蒂腐病是影响芒果贮运的重要病害,仅次于炭疽病。该病在广东省的主要生产区普遍存在,贮运期间病果率可达10%至40%。目前,对于广东的芒果产区,主要识别出三种蒂腐病:黑色蒂腐病、褐色蒂腐病和小穴壳蒂腐病,本文将重点讨论前两种病害。
黑色蒂腐病主要侵害果实,且多在贮运期表现。病初期,蒂部呈现暗褐色且无光泽,病健部边界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部会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扩展速度极快。在常温条件下,整个果实在3至5天内可能完全变黑,表皮上可见黑色小粒,果肉则液化且带有甜味。该病的病原菌为球二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褐色蒂腐病也以果实为主,但其扩展速度相对较慢。病初期,果蒂出现暗黄褐色,至果实一半腐烂时,病部则转为深褐色。果实会流出液体,并散发酸味,直到果实完全腐烂,果皮上会出现大量小粒,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淡色,最后变为黑色。这些小粒是病菌的分孢器,潮湿时可见黑色小粒上的白色菌丝体。该病的病原为芒果拟茎点霉,属于半知菌亚门。
蒂腐病的菌株主要在花期侵入幼果,后于果实后熟阶段表现出症状。此外,采果时的伤口也是病原菌的重要侵入途径。果园中,分生孢子依靠雨水和气流传播,而在采后的运输中,病果与健果的接触也是传播的方式。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粤西一号和秋芒等品种较易感染。
由于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主要通过田间侵染和采后发病,因此必须在果园和采后处理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取得显著效果。
采前防病的综合措施包括:1)选择丰产、优质及较抗病的品种;2)适当密植,每亩种植40株较为合理;3)进行整形修剪,疏除内膛枝、重叠枝和病虫枝,以改善生长环境;4)做好清园卫生,及时清除枯枝病叶和落果;5)在采前、采后及贮运过程中,尽量减少果实的损伤;6)在芒果新梢期、花穗期和幼果期喷药防治,使用有效药剂如波尔多液、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需交替使用。
采后处理的措施包括:1)剪果时在果蒂基部0.3厘米处剪下果实;2)用2%至3%的漂白粉水溶液或清水洗去果面杂质;3)剔除病、虫、伤以及劣果;4)进行防腐处理,可以使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或特克多胶悬剂;5)按级别分级包装每个果实,选用白纸进行单果包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芒果蒂腐病的发生,保障芒果在贮运过程中的品质与安全。
上一篇:芒果树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与措施
下一篇:成功选育出特晚熟芒果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