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种植主要以‘富士’和‘红星’等品种为主,但适合不同地域和口味的品种尚显不足。尤其是在冀中南、黄、淮、海平原地区,因雨热同季,苹果树生长旺盛,导致成花困难,‘红富士’的着色效果差且病害严重。‘金钟’苹果是从‘白龙’的实生后代中培育而成,解决了上述种植难题,于2006年12月获得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可。
金钟苹果树体紧凑,树姿半开张,具有大枝角和短节间等特性。该品种成花极其容易,成年树主要以短果枝结果,腋花芽成果习性明显。成年树中,短果枝的结果占总结果母枝的62.49%。此外,果台副梢的连续结果能力也很强,翌年结果的比例达到46%。
金钟苹果果实光滑,果形端正,果皮颜色为绿黄,肉质细脆、多汁,酸甜适口并带有芳香,溶解固形物含量为14.3%。平均单果重为239.8克,果形指数为0.94。该品种在常温下可贮藏至翌年2月。
在冀中南地区,金钟苹果一般于3月下旬萌动花芽,1周后叶芽继续萌动,4月中旬开始开花,盛花期持续10至15天。花后5天,新梢进入首次的迅速生长期,约1周后达到生长高峰,并于6月下旬结束首次生长。第二次生长始于7月上旬,止于7月底。
该品种对轮纹病和炭疽病具有极强的抗性,丰产性及抗性均显著优于‘白龙’品种。
种植密度方面,如果采用乔砧栽植,密度应控制在675至1,245株/公顷;若使用矮化中间砧,则可增加至1,650株/公顷。适合采用的中间砧包括P系、A8~11、SH系等。采用矮化中间砧的密植栽培时,建议实施轴千修剪法,形成细长的纺锤形树型,保持主干高度在50厘米,全树的轴干应在25至30个之间,干角度维持在80°至90°,轴幅为40厘米,单轴枝量在60至100个,枝果比保持在6至7:1之间,树高在3米左右,最高不应超过行距。
适宜的授粉品种包括‘新红星’、‘红富士’、‘藤牧1号’及‘新世界’等。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疏花疏果的措施,以控制产量,防止出现大小年现象。此外,建议采用套袋技术来提升商品价值。金钟苹果适应性强,适合在冀中南等相似地区种植。
上一篇:综合防治苹果腐烂病
下一篇:苹果、梨落花后用药原则及药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