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荆子是一种抗寒能力极强的植物,在冬季气温可以达到-25℃到-35℃的恶劣环境中,它仍然能够安然无恙,这使得它成为我国苹果生产中重要的砧木选择。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山荆子作为苹果的砧木进行低砧嫁接,能够有效提高苹果树的抗寒力,特别是在高寒地区。
在牡丹江地区,通常的嫁接高度为5到10厘米。然而,当苹果树的树龄超过5年时,腐烂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轻则造成树皮腐烂,严重则导致整棵树的枯死。为了改进这一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嫁接高度的实验。结果显示,当嫁接高度提升到30到60厘米时,树体的抗寒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抵抗苹果腐烂病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在此条件下,主要的砧木部分没有出现腐烂病,但树种部位仍然偶有腐烂病发生。进一步将嫁接高度提高到100到160厘米时,品种部分的腐烂病发生率仅为7.5%。
山荆子砧木的繁殖通常在秋季进行,我们会采集山荆子的果实进行取种。在土壤上冻前,将种子播入土中,次年春季便可出苗,第三年可将山荆子苗起出。定植时,行株距可选择为4米×3米、4米×4米或5米×3米。幼苗成活后,需要加强管理,以促进其快速生长。
在栽植当年,根据苹果树的形状要求,选留生长位置良好、角度适宜的枝条作为主枝,其余枝条在夏季剪除,留5厘米长的树桩,以便于冬季快速愈合。建议于距地面100到160厘米的位置至少保留3个主枝,第一主枝应距离地面60到70厘米,其他主枝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此外,当选留的主枝长达30厘米时,可以进行摘心,以促进枝条的粗壮生长,加快嫁接的进行。
当山荆子树达到嫁接所需的高度和粗度后(通常是在定植后的第二年),可以选择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芽接,或者在来年春季使用硬枝进行枝接。在嫁接时,宜在砧木主枝15到20厘米的高度处进行,以便于后期的管理和病害更新。枝接时,建议主枝每接穗可留1到3个芽,中心干可留1到5个芽,这样可以加速树冠的成形。
无论是芽接还是硬枝接,只要操作得当,嫁接口都会愈合良好。在接后阶段需注意萌芽的管理,后续的修剪及管理与低砧苹果树相同,确保每一棵树能够健康生长,早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