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学名Musa spp.,又被称为芎蕉、甘蕉及芭蕉,属于芭蕉科。在台湾,香蕉的栽培历史悠久,对当地产果品的贡献不可小觑。根据1967到1968年的统计数据,香蕉的栽培面积曾达到75万亩,但到1995年已减少至12.8万亩,每亩的产量则可达到1462公斤。台湾栽培的香蕉主要以华蕉系的北蕉、仙人蕉为主,此外还引入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矮脚蕉和那屯旦等。目前,台湾香蕉研究所也推出了一些抗病的新种,如台蕉1号、2号和台蕉TCl-229等进行推广。
香蕉是一种喜温暖、潮湿的热带水果,最适宜的气温为29至31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生长会几乎停止,而温度降至4至5摄氏度时,叶片会受到冻害。年均降雨量在1500到2000毫米之间是最理想的,而每月的降雨量应保持在100到150毫米。台湾四至九月的气候符合香蕉生长需求,高温多湿,加快生长速度。相反,10月至3月天气干燥、温度低,香蕉的生长速度会减慢。香蕉的伪茎质地较脆,且肉质根较浅,极易受到风害,因此选择土壤时应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主,pH值应在5.5到6.5之间,地下水位应低于地面1米以上。
香蕉的传统繁殖方法主要依赖于吸芽和块茎。一般选择健康、无病虫榕害的二年生母株,从根际取吸芽。适合的吸芽高度在1.2到1.5米之间,且应具备发育良好的特征。块茎繁殖时,建议将地上部分切除,并保存伪茎至10到15厘米高。吸芽不应超过5个月,块茎则应不超过6个月,以防止早期结果导致产量降低。
在台湾中部,许多香蕉种植者采用宿根栽培法,这种方法可以延长栽培期,亦可减少病害的传播。调查显示,宿根的蕉苗花芽分化的时间要早于新植的蕉苗。在留萌的过程中,建议根据需要保留不同高度的蕉苗,适时剪除多余的吸芽,以减少母株的养分消耗。
香蕉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生长的初期阶段。施肥应根据香蕉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比例,确保每株每年获得足够的氮、磷和钾。可采用环状施肥或开沟轮施,以满足其生长所需。
在香蕉开花结果后,需进行摘除雄花苞及疏果的工作。套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应使用有孔洞的PE塑胶袋,以帮助增产和保护果实。在收获期间,根据花期不同,收获的时间及成熟度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从定植到第一次收获需10到16个月。
台湾的香蕉加工产品多样,包括香蕉干、香蕉泥等,其中香蕉干的制作尤为经济。加工过程中,需选用 ripe的香蕉进行剥皮和浸泡,随后进行干燥并打包。这些加工品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上一篇:苹果贮藏期如何防烂果
下一篇:夏季苹果树修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