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果树病害,在一些地区的发病率可达70%。果农常称之为“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或“疣状粗皮病”,本病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此病菌在幼果期遇到频繁降雨时特别容易传染,但在初次感染后,病菌会进入潜伏状态,待果实接近成熟时方才开始表现出症状。
苹果轮纹病可对枝干和果实造成严重危害,叶片受害相对较少。
轮纹病的病斑通常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直径3至30毫米的红褐色扁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坚硬,中心凸起,边缘明显龟裂,常与正常组织形成环沟。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产生黑色小点,并导致树皮逐渐翘起,形成粗糙的表面,严重时可能导致枝干死亡。
果实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尤为易感,病斑从皮孔扩展,呈现水渍状褐色小点,迅速发展为同心轮纹状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点,并伴随茶褐色黏液的外溢。这种情况下,果实很快就会腐烂并散发酸臭气味,腐烂的果实在失水后会变成黑色的干缩状态。
轮纹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树势及品种有密切关系。
在果实生长前期,若降水频繁,发病会较早,病菌孢子散发增加,相应的侵染风险也会提升。气候干燥时,病害发生率则会下降。
轮纹病菌较弱,尤其易在衰弱树木、老弱枝干及老病园植株上发生。在管理不当的果园中,易导致过多花果及营养失衡,尤其是施肥不当时病害发生率会增加。
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力差异明显,其中红星、元帅等品种感病较重,而国光、祝光等品种则较为抗病。
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苹果轮纹病的发生率。
新建果园时,应选择健康的无病苗木,并及时铲除病株以防蔓延。苗圃应设在远离病区的地方,避免使用病区的枝干作为支柱。
清除病瘤十分重要,可在果树休眠期使用杀菌剂进行处理。同时,在生长季节通过重刮病树皮清除病组织,刮掉的树皮需深埋或焚烧处理。
防治工作通常从3月下旬开始,要根据其他病害的防治情况进行3至5次喷洒。使用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为佳,结合其他有效药剂交替使用,以提升防治效果。
在田间病果开始发病后,应及时摘除并深埋。同时,对于准备贮藏的果实,应严格挑选病果和其他受损果实,保持低温贮藏有助于控制病害的发展。
上一篇:苹果应对低温冻害技术措施
下一篇:香蕉催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