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牛、羊眼角膜结膜发炎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染快,眼明显发炎,大量流泪,严重时发生角膜混浊甚至溃疡。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属常见多发病,虽不会致死性传染,但大量牛、羊视觉障碍,对养牛和养羊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包括牛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有鹦鹉热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奈氏球菌和李氏杆菌等。牛嗜血杆菌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1.5-2.0μm×0.5-1.0μm,成双或成短链排列,有荚膜、无芽孢,不能运动。
牛、羊、骆驼等均能感染发病。山羊不同年龄和性别易感性均较强,甚至出生数日的羔羊也能出现典型症状。家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眼结膜以及分泌物中。病牛康复后数月在眼和鼻液中还存在牛嗜血杆菌。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畜主要表现为结膜角膜炎。多数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波及到另一只。病初呈结膜炎症状,流泪、疼痛、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后可转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可蔓延到角膜和虹膜,严重者形成溃疡或角膜瘢痕。
根据本病结膜角膜炎特征性症状以及流行特点即可做出诊断。但本病具有多病原性,有的病原除引起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外,还可出现其他症状,如有必要可用微生物学检验或荧光抗体技术确诊。
尚无非常理想的疫苗进行免疫性预防。发生本病后应首先严格隔离病畜,对厩舍彻底消毒,以防止扩大传染。只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达到控制、消灭和净化的目的。
上一篇:六项技术助力提升养羊经济效益
下一篇:羊中暑的表现与治疗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