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神经调节高度障碍,表现为羊的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导致麻痹而死。
本病的病原是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呈球形,常以2-4个成队排列。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病毒在50℃下15分钟和100℃下2分钟可被杀死,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多种消毒液如酸、碱、日光、紫外线等均可使病毒失活。
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家犬及带毒的野生动物,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咬伤是主要传播途径。此外,损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也可能传播病毒,流行以散发性为主。
羊狂犬病临床上分为狂暴型和沉郁型两种病型。
初期病羊表现为惊恐、神态紧张,狂叫不止,见其他羊只就咬,甚至会咬石头等异物,狂饮水。随后精神逐渐沉郁,行走不稳,眼充血,口流涎,最终出现腹泻和消瘦。
此型病例多无兴奋期或兴奋期短,迅速转入麻痹期,出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流涎,吞咽困难,最终卧地而死。
剖检病死羊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胃内空虚,肝、肾、脾充血,胆囊肿大,脑实质水肿、出血等病变。
初步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如被疯狗咬伤)进行,但确诊需实验室检测。
应扑杀野狗和未免疫的狗,养狗需登记注册并进行免疫接种。疫区的羊和易感动物应接种弱毒疫苗或灭菌苗。
羊和家畜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时,应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消毒剂处理,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被狂犬咬伤的羊和家畜一般应予扑杀,以免危害人类。
上一篇:肉羊隔栏补饲技术探讨
下一篇:预防羊病的六项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