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分为牛型、人型及禽型。这三种杆菌均可感染人、家畜和家禽。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耐干燥和湿冷,但不耐热,60℃30分钟即可杀死,100℃沸水中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如5%来苏尔、3%~5%甲醛液、70%酒精、10%漂白粉溶液等均可有效杀灭本菌。
病牛,尤其是开放性结核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通过鼻汁、唾液、痰液、乳汁和生殖器官分泌物排出体外,能污染饲料、饮水和空气。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犊牛以消化道感染为主。本病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环境不良因素如阴暗潮湿的牛舍、光线不足、通风不良、牛群拥挤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0~45天,长的可达数月,通常呈慢性经过。临床上有四种类型:
病牛初期有短促干咳,随着病程进展变为湿咳,咳嗽加重、频繁,并伴有淡黄色粘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日渐消瘦,贫血,产奶减少,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升高,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多发生于病牛的体表,局部可见硬肿变形,有时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
病牛乳房淋巴结肿大,常在后方乳腺区发生结核,乳房表面呈现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硬结,乳房硬肿,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混有脓块,严重者泌乳停止。
多见于犊牛,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与下痢交替,继而发展为顽固性下痢,迅速消瘦。
剖检时,肺部可见针尖大至鸡蛋大的黄白色坚硬结节,结节中心可能出现酪样坏死或钙化。胸腔或腹腔浆膜上形成一些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结节,胃肠道粘膜可能有结核结节或溃疡,肠系膜淋巴结干酪化,乳房结核内含干酪样物质。
本病常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往往不易确诊。可通过结核菌素点眼法进行诊断,适用于疑似病牛的确诊及隐性病牛的检测。
主要采取定期检疫,每年春秋季节进行结核菌结合临床检查,发现病牛按污染群处理;定期消毒,每年进行2~4次消毒,发现病牛或结核菌素阳性牛后需进行大消毒。由于缺乏理想的疫苗,曾用卡介苗和鼠型结核菌种预防本病,但效果不理想。
对阳性病牛可用链霉素、异烟肼(雷米封)、对氨基米杨酸钠进行治疗,虽然对病初期有所改善,但不能根治,且疗程较长、费用高,因此治疗并非最佳选择。尤其对开放性结核病牛,淘汰处理为上策,同时需进行大消毒。
上一篇:快速育肥杂交牛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奶牛魏氏梭菌病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