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牛的蹄角质不断生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长期舍饲条件下,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种公牛的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其采精和繁殖能力。因此,及时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在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种公牛蹄病主要表现为蹄变形和蹄病变。蹄变形是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而蹄病则是指蹄部发生病理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蹄变形占蹄病的75%左右,导致负重不均,进而引发肢蹄病变。因此,防治蹄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每年春秋季节对种公牛进行两次预防性修蹄,及时修整和治疗蹄变形和蹄病变。修蹄时应先用水浸泡牛蹄,以便于修整,并确保人畜安全。
种公牛长期生活在水泥地面会导致蹄部角质过度磨损,因此应将圈舍地面改造成三合土运动场,并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干燥、卫生,以减少蹄病的发生。
对跛行和可疑患蹄要及时检查,清除异常组织,确保蹄底平整,纠正倾斜度和裂缝等问题。
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蹄,可注射混合药物进行治疗,轻症一般用药1次即可治愈,重症则需多次用药。
对蹄尖过长的患蹄进行逐步削去,避免过度修削造成出血。对于大范围的龟裂和腐烂,需先削去适当厚度以暴露病灶,随后进行药物处理。
牛蹄病是影响种公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发病率的高低反映了牛群管理水平。因此,降低蹄病发生率,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奶牛饲料八大禁忌
下一篇:冬季桩养肉牛的优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