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上膜”是牛的一种常见病,通常在夏秋农忙季节发生。轻者表现为双眼流泪、结膜暗红和视力障碍,重者可能导致失明,影响劳役。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插枝方法治疗耕牛149头,痊愈114头,占76.5%;好转28头,占18.8%;无效7头,仅占4.7%。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同行探讨。
多采用新鲜的桃树枝或李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也可选用。枝条的粗细、长短视牛只大小而定,一般长20~25cm,直径0.2~0.3cm,要求软硬适中且较挺直,削去叶片和树皮,使其稍光滑。
牛的顺气孔位于上颌前端齿板处,即切齿乳头两侧的小孔。
用一截竹筒或木棒横架于牛口腔,使牛嘴适度张开,掀起上唇,露出顺气孔。小心将枝条插入孔内(左眼患病插右顺气孔,右眼患病插左顺气孔),径向鼻腔内徐徐推进,直至整条树枝插没为止。插好后,除去口腔中的木棒,任其自由活动采食,枝条不取出(痊愈后,枝条会自然脱落)。
痊愈: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翳膜大部分消退;无效:观察时间超过2个月,症状不见好转者。
经临床观察,牛左眼患病较多,且多发生于夏秋劳役繁忙季节。初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夏秋两季使役繁重、体力消耗过大、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此外,使用左手抖动牛绳时,难免碰擦牛的左眼,这可能是诱发本病的外因。插枝治疗对一般常发的角膜炎、结膜外翻、结膜炎等疗效显著,且疗程较短。但对化学性烧伤、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实质性受损或陈旧眼病,疗效较差,甚至无效。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非外伤性角膜炎可外用“拨云散”,配方为:硼砂、冰片各30g;炉甘石、朱砂各15g,硇砂5g,共研细末,外用点眼,每次用量5g。外伤性角膜炎先用眼药水洗眼,外用“冰硼散”,配方为:冰片50g,朱砂60g,硼砂500g,玄明粉500g,共为末,吹撒患部。结膜炎等可内服“防风散”,配方为:防风、黄岑、煅石决明、草决明各16g,黄连15g,荆芥20g,没药、甘草、蝉蜕、青葙子、龙胆草各15g,共研末,开水冲调,加蜂蜜125g同调灌服。结合上述方法治疗,治愈率可达98.7%。
在验证治疗的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做了2例右眼患病穿插右侧顺气孔,亦收到同样的效果,但病例还不多,有待进一步试验。
下一篇:巧妙识别奶牛疾病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