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产牛场,饲料条件好,品种多,精料充足。
2. 饲料品种单纯,粗饲料缺乏,日粮以加喂精料来补充粗饲料的不足。
3. 混群饲养。日粮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进行调整。
1. 急性:随分娩而发病。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粘膜发绀、黄染,体温初升高39.5~40℃,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伴拉稀者,粪便呈黄色具恶臭味,对药物无反应,于2~3天死亡或卧地不起。
2. 亚急性:多于分娩后3天发病,主要表现为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粪少而干,消瘦,伴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弛缓,产道内蓄集大量褐色腐臭恶露,药物治疗无效,卧地不起,呻吟、磨牙。
1. 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① 饲养稳定,避免突然变更。干乳牛应限制精料量,增加干草喂量。混合料每天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干草自由采食。② 分群管理。根据不同生理阶段,随时调整营养比例,为避免进食精料过多,可将干乳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喂。③ 为增加母牛全身张力,减少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弛缓的发生,干奶牛每天应有1~1.5小时运动。
2. 加强产前、产后母牛的健康检查。① 建立酮体监测制度,提早发现病牛。产前1周至产后1天,凡酮体呈阳体者,立即治疗。② 定期补糖、补钙,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和有酮病史的母牛,于产前1周静脉注射20%葡萄糖液和葡萄糖酸钙各500毫升,共补1~3次。
3. 防止产后发生酮病。日粮中可补喂烟酸4~8克,产前7天加喂,每天1次,或丙二醇200毫升或丙酸钠125~250克,产前8天饲喂,每天1次,连服15~30天。
4. 及时配种。不漏掉发情牛,提高受胎率,防止奶牛干乳期过长而致肥。
5. 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在肝中的积存,加速脂肪的利用,防止并发酮病,其原则是解毒、保肝、补糖。① 50%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② 50%右旋糖酐:第1次500毫升,每天注射2~3次,静脉注射。③ 尼克酰胺(烟酸):12~15克,1次内服,连服3~5天。其作用是抗解脂作用和抑制酮体的生成。④ 氯化钴或硫酸钴:每天100克,内服。⑤ 丙二醇:170~342克,每天2次口服,连服10天,喂前静脉注射50%左旋糖酐500毫升,效果更好。氯化胆碱50克,1次内服,日服2次。⑥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金霉素或四环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⑦ 防止氮血症:用5%碳酸氢钠500~1000毫升,1次静脉注射。
上一篇:大承气汤在牛瓣胃阻塞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方法有效治疗奶牛疥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