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泌乳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调查显示,乳房炎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20%至40%,某些情况下阳性检出率甚至达到50%。隐性乳房炎占所有乳房炎病例的30%以上。由于该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进而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造成经济损失。此外,乳房炎还可能导致奶牛发情期延迟和受胎率下降,严重者可能导致淘汰。
在临床治疗乳房炎的病例中,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些奶牛即使早期发现病情,治疗用药及时,疗效仍不理想,甚至可能因继发败血症而死亡或被淘汰。研究表明,主要原因在于对乳房炎的发病类型和致病菌类型把握不准,所用药品的疗效不明显,耽误了治疗时机。确诊需通过乳汁采样和细菌培养,但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兽医人员无法对每头发病牛进行细菌学检验,因此对不同细菌引起的乳房炎症状进行比较和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乳房肿胀明显,范围较大,部位在基部至中上部,触诊有硬感、疼痛,皮温烫,部分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奶汁呈黄水样。
(1)蒲公英注射液每次5ml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3至4天效果明显,且愈后产奶量恢复较快。
(2)病症较重者结合中药“金蒲消痈汤”治疗:金银花100g,蒲公英100g,紫花地丁60g,连翘60g,黄连40g,花粉50g,赤芍45g,贝母45g,白芷50g,皂刺50g,混合加水2000ml,浸泡1小时,水煮沸后,文火煎熬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少量水煎10分钟,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至4天。
乳房肿胀范围较小,肿胀部位在中下部,触诊稍有硬感、疼痛,皮温烫,体温与食欲无明显变化,奶汁稀薄(内有片状物)。
(1)青霉素320万u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2至3天。
(2)症状轻者用青霉素80万u,链霉素100万u,蒸馏水100ml,用乳导管针乳房注入(先挤净奶汁,经乳头注入),2次/天,2天即愈。
乳房肿胀范围较大,肿胀部位多在下部或中下部,触诊有硬、热、痛感,皮温热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奶汁呈淡黄色或清水样(内有淡黄色片状乳块)。
(1)青霉素240至320万u,链霉素300万u,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2至4天即可治愈。较重者采用乳房内注射法配合治疗,或配合“金蒲消痈汤”治疗。
上一篇:牛肚胀病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黄牛过量食用玉米和黄豆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