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耕牛腹泻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牛经常出现拉稀软粪的情况,粪便中甚至夹杂着未消化的饲料。病程较长的牛可能会出现四肢末端浮肿的症状,但通常食欲和反刍功能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牛不仅不长膘,而且耐劳能力下降,劳动后腹泻情况会加重。
许多乡村兽医常常将这种情况误诊为寄生虫病。实际上,这种腹泻在西兽医学中被称为顽固性腹泻,属于消化不良的范畴。中兽医学则认为这是由于脾胃气虚导致的虚泻。脾脏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参与水的代谢。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水的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虚泻。
对于这种虚泻病,西兽医主要采用补液、强心和止泻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暂时见效,但效果并不持久,难以完全恢复。笔者在出诊时采用中兽医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食欲有所减少且粪中夹有未消化饲料的牛,可以口服以下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苍术、升麻各45克,柴胡、木香、陈皮、砂仁各40克,瞿麦、篇蓄各35克,甘草15克,煎水后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3至4剂。
对于病程较长、消瘦无力且四肢浮肿的牛,可以采用以下处方: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升麻各50克,黑附子、肉桂、山茱萸各40克,当归、熟地各35克,防已、泽泻各30克,甘草15克,煎水后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2至3剂。待大便转硬后,减去方中的黑附子和肉桂,再继续服用2至3剂。
上一篇:奶牛习惯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下一篇:牛焦虫病的治疗与诊断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