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母牛综合征,又称牛妊娠毒血症、牛脂肪肝病等,是由于母牛在泌乳末期或干乳期过度摄取高能日粮,导致牛只过度肥胖,进而引发消化、代谢和生殖等机能紊乱的综合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各种年龄的产犊母牛,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一般在产后5至35天多发,若饲养管理条件差,则可能在同一畜群中相继发生。主要原因是干乳期日粮配合不当,能量供应过高,缺乏运动,导致身体过于肥胖。
分娩后即发病,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体温升高,伴有肌肉震颤和心跳加速,严重者在2至3天内死亡。
多在分娩后3天发病,症状较轻,常并发其他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易感染其他疾病。
尸检特征性变化为肝脏脂肪变性,显著肿大,肾脏和心脏也有脂肪沉着,前胃和真胃粘膜可能出现溃疡。
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血糖和甘油三脂下降,游离脂肪酸和血液尿素氮明显升高,尿酮检查阳性。
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口服丙二醇等药物,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轻肝脏负担。
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为防止酸中毒和增进食欲,可使用碳酸氢钠和健康牛瘤胃液。
提供平衡日粮,限制高能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饲喂量。
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和烟酸,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建立酮体监测制度,定期补糖和补钙,以预防酮病的发生。
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防止母牛干乳期过长而导致变肥。
上一篇:冬季桩养肉牛促进快速生长
下一篇:冬季养牛的三大喂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