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农村地区,使用配合饲料或者浓缩饲料喂养仔猪的农户,时常会将仔猪发生水肿病的原因归结为饲料中毒,并向饲料厂商提出投诉。这种误解容易导致农户认为水肿病是由配合饲料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水肿病的真实病因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气候骤变时,仔猪由于皮下脂肪层较薄,体温调节能力不足,往往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低温。这种情况会导致其胃肠受凉,引起消化不良、痉挛和腹泻,进而降低抵抗力,诱发水肿病。
仔猪在四周龄之前,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若突然给予营养浓度过高的浓缩饲料,容易导致消化系统负担过重,进而引发水肿病。
在断奶、阉割、接种疫苗、换饲料或母子分离等情况下,多个应激因素同时发生,仔猪的抵抗力会显著降低,从而引发水肿病。
不良的饲料品质可能是导致水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饲料中如果豆粕等大豆蛋白含量过高,且没有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会激活仔猪肠道的局部免疫系统,进而引发免疫反应;此外,饲料的酸碱度偏高,会干扰胃肠的消化功能,从而造成病原菌的繁殖,诱发水肿病。
建议从仔猪1日龄开始补充适量水分,确保在断奶前仔猪能吃到600克饲料。在7到14日龄期间,使用含有乳清粉的易消化诱食料来帮助仔猪逐步适应饲料,获得免疫耐受性。
由于农村市场上乳仔猪的配合料多以玉米和豆粕为主,不适合早期消化,建议在仔猪35到40日龄时进行断奶。同时,断奶应循序渐进,时间控制在3到5天内,以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
在繁忙的季节,农户常常习惯将大量饲料一次性投入饲槽。为了预防水肿病,应鼓励农户进行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每餐控制在八成饱,以避免仔猪出现因饥饿而暴食的现象。
随意更换饲料会对仔猪造成伤害,建议在更换饲料时,逐渐减少旧饲料的量,并在5到7天内逐步增加新饲料,以有效预防水肿病的发生。
选择高质量的日粮是预防水肿病的重要一环。优质日粮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且容易消化。均衡的营养配方和低抗原性蛋白质有助于降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率。
总之,通过了解水肿病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科学预防措施,农户可以有效降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率,从而保障养殖效益。
下一篇:日光温室蔬菜间作套种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