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一种外科疾病,通常发生在犊牛身上,表现为腹腔脏器(多为小肠和网膜)通过脐孔脱出。此病多为先天性,随着犊牛的生长,脐疝会逐渐增大,影响其生长发育。手术治疗是常见的疗法,术后愈合良好。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循疝修补操作规程,特别是对疝轮的缝合不够紧密,未对瘢痕化的疝轮进行切削,导致疝轮无法愈合。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缝合疝轮的缝线受污染,导致感染并引发脓肿,最终导致脐疝的发生。
脐疝的症状包括局部热、痛等炎性反应,疝囊呈紧张性柔软,内部有拳头大小的硬结,针头穿刺时可流出白色粘稠脓汁,疝囊可能增大至排球大小。
术前需禁食36小时,适量饮水以降低腹内压,选择合适的手术场地。病牛需采取侧卧保定,进行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剃毛、清洗和消毒。
手术分为脓肿摘除和疝修补。切口选择在脓肿基部,沿周围做梭形切口,充分暴露纤维囊。用弯剪剪开纤维囊,探查粘连情况,剥离后切除脓肿和粘连部分。
将大网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还纳,进行水平纽扣缝合,确保每个线结都能打紧。修剪瘢痕化的疝轮,进行结节缝合,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撒布青霉素。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成功手术的关键,病牛需禁食禁水36小时以上,以降低腹内压。
在脓肿摘除时,需注意脓肿膜的完整性,避免污染,并在剥离粘连时小心操作,防止损伤大网膜。
术后应单独饲养病牛,减少与粪便的接触,给予易消化的饲料,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并定期注射青链霉素以防感染。
上一篇:奶牛的食盐需求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