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奶产量降低、医疗费用高。乳房炎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下降,炎症奶废弃。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导致产乳量降低4%~10%。乳品质明显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
病原微生物由乳头管口侵入是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未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清洗乳房的水不清洁,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等因素均可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奶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等都可能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虽然有利于提高产奶量,但也增加了乳房负荷,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如饲料中毒、胃肠疾病等均可引起乳房炎。
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6月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约占全年发病的44%。
急性病例特征包括乳房发红、肿胀、疼痛等,伴随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
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超过临床性乳房炎,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变化,但乳汁在理化性质上发生明显变化。
治疗原则包括清除病因、控制炎症过程等。
急性乳房炎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全身症状严重的奶牛,采用强心补液、抗菌消炎综合治疗法。
使用多马斯特、克洛马斯特等复合抗菌素进行治疗。
结合基因治疗与溶菌酶广谱抗菌,研制出新药以防治乳房炎。
保持环境和牛体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每次挤奶后应对乳头进行药浴,以防止感染。
泌乳期末对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进行抗生素治疗。
应淘汰产奶量低且成为传染源的病牛。
总之,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必须注重其防治,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综合防制。
上一篇:冬季适量喂牛尿素的良好效果
下一篇:紫云英引发水牛瘤胃胀气的诊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