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蝇蚴,又称牛皮蝇蛆,是一种属于皮蝇科的幼虫,主要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每年春夏之交,幼虫成熟后会破皮而出,变成成蝇。牛皮蝇的飞翔声会让牛感到惊恐,导致其四处奔跑,俗称“跑峰”。幼虫破皮的地方被称为“翁眼”,这就是牛皮蝇蛆病的表现,属于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感染的牛会出现发育障碍、泌乳量下降和皮革质量降低等问题。在我国的三北牧区,该病流行广泛,蒙古牛的寄生率甚至达到100%。此外,偶尔也会有幼虫寄生在人体的肩部、腋部、阴茎和眼球上,感染通常是由于雌蝇在人的毛发或衣物上产卵,或幼虫从牛身上粘附到人皮肤上造成的。因此,饲养人员在接触牛群时需注意自身防护。
成蝇的外形类似于蜜蜂,体长约13~15毫米,通常在野外自由生活,不采食也不叮咬动物,寿命仅为5~6天。成蝇在飞翔时会发出特有的蜂鸣声。雌雄蝇交配后,雄蝇会死亡,而雌蝇则会追逐牛群,在牛的皮肤上产卵,产卵后也会死亡。夏秋季节,炎热无风的白天是成蝇最活跃的时段。虫卵在4~7天后孵化成幼虫,幼虫会生长并迁移到牛的背部皮下,局部会出现隆起(虫包),并形成一个绿豆大小的皮孔。幼虫逐渐长大,变成黑褐色,到了第二年春天,会通过皮孔钻出,落地变成蛹,经过1~2个月后羽化为成蝇。整个发育过程大约需要一年。
夏季是牛感染牛皮蝇蛆病的高发季节,牛在“跑蜂”时常常会造成伤亡。受到惊吓的牛会影响采食和放牧。被蝇蛆寄生的牛背部会出现鼓包、发痒、疼痛,并形成结节和皮孔。如果细菌通过皮孔侵入,可能会导致化脓,形成瘘管,流脓,幼虫钻出后瘘管愈合,留下瘢痕,影响皮革质量。幼虫分泌的毒素会损害牛的血液和血管壁,导致病牛出现贫血、消瘦,幼牛生长缓慢,母牛的产乳量下降,役牛的工作能力也会降低。有时幼虫会迁移到脑部,引发神经症状,如后退运动、突然倒地、麻痹或晕厥,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驱治牛皮蝇蛆病的适宜时期是6~8月,此时幼虫集中且虫龄较小,消灭寄生于体内的幼虫对防治该病至关重要。在海城地区,可以选择以下药物进行防治:
用2%敌百虫水溶液300毫升,在牛背部涂擦2~3分钟。经过24小时,大部分幼虫会软化死亡,5~6天后虫包显著萎缩。一次涂擦的杀虫率可达90%~95%。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到5月底,每隔30天涂擦一次。
虫克星的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克,间隔7天连服两次。该药物能有效驱治体内外的多种寄生虫(如线虫、螨、虱、蚤、蜱、蝇蛆)。其主要成分为伊锥菌素类似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等优点,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目前被视为最佳的抗寄生虫新药。
上一篇:朱红牛心柿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