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急性型:仔猪在出生当天就会发病,可能出现出血性腹泻症状,后躯粘满带血稀粪。病猪精神不振,走路摇晃,随后会出现虚脱、昏迷或抽搐,最终导致死亡。部分仔猪可能没有血痢,但依然会因衰竭而死亡。
急性型:病程一般维持约2天,仔猪会出现带血的红褐色水样稀粪,粪便中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病猪迅速脱水、消瘦,最终导致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发病的仔猪一般在出生后5-7天内死亡。早期病猪精神尚可,食欲也好,但会持续性地出现非出血性腹泻,粪便开始为黄色软便,后转为清水样,粪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经过一段时间后病猪逐渐消瘦、脱水,最终在出生后5-7天死亡。
慢性型:病程可持续一至数周,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腹泻,粪便呈灰黄色、黏液状,并可导致后躯粘满粪便,病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最后可能死亡或形成僵猪。
在病理变化中,胸腔和腹腔内会积累大量樱桃红色液体,而主要的病变通常发生在空肠,有时也会影响到回肠,十二指肠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病变。
最急性型:空肠呈暗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清晰,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有时包括结肠在内的后部肠腔中也会含有含血液的液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会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
急性型:出血不太明显,主要表现为肠坏死,可以看到肠壁变厚且失去弹性,颜色呈现黄褐色。坏死肠段的浆膜下可见大小不一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同样也会出现小气泡,肠黏膜可能呈黄色或灰色,其内含有含血色的坏死组织碎片。
亚急性型:病变的肠段黏膜会出现坏死,并很可能形成坏死性假膜,容易剥离。
慢性型:肠管外观看似正常,但黏膜上可能会附着坏死性假膜,此外其他实质器官也可能出现变性和出血点。
本病常见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拉血痢、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病变的肠段表现为空红色,界限明确,肠黏膜坏死,肠浆膜下出现小气泡等特征。通常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如有需要可进行实验室进一步诊断。
无菌采取心血、肺、胸水、腹水、肝脏、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脾脏、肾脏等样本,经过染色阳性检测,通常可以发现单个或双个杆菌,且其具备荚膜,主要特征是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直径大于菌体。
泡沫肝试验和肠毒素试验是常用的检测方式,通过静脉注射特定培养物后进行观察,可以准确判断病情,确认病例。
治疗方面,本病发病急、病程短,一般难以及时救治。建议对常见发病猪场在仔猪出生后给予抗生素预防。
预防工作重在采取免疫接种措施。针对常发病猪场,可以在怀孕母猪产前分别注射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以建立母猪的免疫力。同时,应保持产房的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上一篇:四个有效方法防止猪只中暑
下一篇:特种野猪的品种提升与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