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盈利与否,主要取决于母猪的饲养管理。这是养殖场主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认可的观点。为了提高养猪的生产水平,必须在相同条件下优化种母猪的饲养管理,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指导规模化养猪场的实践中,依据母猪的生理特性,采取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后备母猪在6至8月龄时,体重应达到成年猪的50%至70%后开始配种,但需避免过肥导致繁殖障碍。在饲粮结构上,首先要满足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需求,控制高能饲料的使用,多用优质青饲料和干粉料。体重达到50千克后,应采用限时定量的饲养法。
为了保证后备母猪的正常发育,需加强运动,猪舍设计应有5至6倍于猪床面积的运动场。每月称体重一次,6月龄时测定体尺,若发现体重与品种要求相差过大,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喂量,以确保正常生长。
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包括“抓两头顾中间”、“步步高”和“前粗后精”等方法。前者适用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需在配种前期加强营养,待体况恢复后逐步过渡到以青粗饲料为主。后者适用于初产母猪,整个妊娠期间的营养水平应逐步提高。最后一种适用于配种体况较佳的母猪,妊娠前期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再按标准饲养。
妊娠母猪的饲喂应根据体重、年龄和环境温度进行限制,整个妊娠期要求增加体重25至35千克,初产母猪则需增加30至45千克。
妊娠母猪的管理重点在于保胎,确保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流产。配种后,母猪应减少活动,日常管理中需避免惊吓和骚扰。合理分群,最好是单圈或单栏饲养,饲养密度应适中,每头母猪占有的空间不低于1.6至1.7平方米。
妊娠母猪需充足的洁净饮水,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为重要。饲料质量和卫生也至关重要,霉变、腐败或有毒的饲料都不能喂给母猪。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则需避免运动以防滑倒和风寒。
妊娠母猪的分娩日期应根据其妊娠周期进行合理预测,以确保顺利分娩和母猪及胎儿的健康。
下一篇: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机制与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