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衣原体病是一种以高热、咳嗽和孕猪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极高。许多兽医将其误诊为猪流感、链球菌病或猪附红细胞体病,但治疗效果不佳。经过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实验室化验,初步诊断为猪衣原体病。
猪衣原体病呈地方性流行,病程长达15至20天,通常集中在6月上旬。此时天气变化多端,猪只各个品种和年龄段均有发病,尤其是新生仔猪的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常出现流产和死胎,种公猪也有发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
病猪发病突然,体温一般升高至40.5℃-41.0℃,最高可达42℃,伴随食欲下降和咳嗽。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鼻腔流涕,眼结膜潮红,严重者眼睑水肿。刚产下的仔猪体弱,拉黄痢,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则表现为流产、死胎和产弱仔。
流产胎儿全身水肿,剖检可见肺呈紫茄色,肝肿大,呈土黄色。剖检濒死期的仔猪,血液浓稠,淋巴结水肿,心包积液呈淡黄红色,肺脏有出血点和分泌物。
通过间接血凝试验,检出阳性样本28份,阳性率为45.9%。同时,伪狂犬病的阳性率为81.96%。
采集病死猪的心包液和胸腔液进行接种,发现衣原体。
使用马丁琼脂和肝汤血平板琼脂进行细菌分离,未分离到致病菌。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为猪衣原体病。针对尚未发病的猪只,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原粉进行预防。对于发病较轻的猪只,按治疗量添加四环素原粉进行治疗。对于重症猪只,采用静脉注射盐酸四环素进行治疗。
发病的怀孕母猪几乎全部出现流产,但治疗后可恢复发情。为控制疫情,建议暂缓配种。种公猪发病后,部分需进行淘汰处理。哺乳仔猪因拉痢和脱水,死亡率高。
猪衣原体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盲目引种、管理粗放和卫生消毒制度不健全。由于该病初期症状与猪流感相似,导致未能及时报告和治疗,造成经济损失。该病症状典型,必须纳入计划性免疫对象,以有效防治。
上一篇:养猪的“三要”与“四水”之关系
下一篇:断奶仔猪腹泻的解决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