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猪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当前猪场因传染病造成的猪只死亡中,约有40%至50%与猪瘟有关。对于依靠购买子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来说,猪瘟带来的损失显得尤为严重。尽管我国猪瘟免疫密度较高,但免疫合格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更加明显。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趋向周期性、波浪式散发。在发病表现上,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和无名高热等新类型逐渐出现,症状减轻,死亡率下降,依赖实验室才能确诊。此外,病毒可以导致胎盘感染和持续性感染,造成母猪繁殖障碍,进一步加剧了免疫失败的问题。
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早期感染可导致流产和死胎;而在中期感染情况下,新生子猪可能表现为震颤、皮肤发绀等症状,并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即便有部分猪存活,它们通常也会形成持续感染,成为终生带毒者,引发猪群Z的疫病频发。
免疫程序的缺陷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养猪场一般采用集中统一免疫、母猪与子猪同时免疫及超前免疫等多种方案。每种免疫程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特别是在母猪群体中,免疫响应受到母源抗体干扰的风险较高,从而影响子猪的免疫效果。
母源抗体在初生子猪中发挥着保健作用,但当其滴度过高时,可能对疫苗的效力造成抑制。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时,要关注母源抗体的滴度及整齐度,以便确保免疫效果的最佳化。
有效疫苗的选择与使用对确保免疫效果至关重要。一些来源不明或未经严格检验的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需要的效价,影响整体免疫效果。因此,务必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其在运输与储存中的温度控制,以维护疫苗的有效性。
传染病存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动物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因此,在发生其他传染病时,应暂停猪瘟的免疫接种,以免影响产猪的健康状态。
为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需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控制饲料的质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及降低养殖密度。同时,定期监测母源抗体的水平和疫苗的有效性,确保免疫计划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是确保猪瘟防控成功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疫,以减小疫病风险。此外,加强对种猪的监控,以保障猪瘟疫病不在养殖场及其后代中传播。
猪瘟的防治关系到养猪业的整体健康与经济效益,必须引起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免疫策略、疫苗选择和猪群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病风险,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猪疫苗的多样性与选择指南
下一篇:玉米芯可用作猪饲料的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