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密螺旋体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黏液性或出血性腹泻。该病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甚至导致死亡。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该病曾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但近年来由于“痢菌净”广泛用于治疗猪腹泻,该病的发病率已逐渐降低。
猪痢疾的主要病原为猪痢疾蛇行螺旋体,它是一种形状弯曲、运动活泼的细菌。该细菌在培养条件下要求严格,分离培养较为困难,同时对消毒药物具有一定抵抗力。在特定条件下,如25℃的粪便中,细菌可存活长达7天,而在更低温度下则可存活更久。
猪密螺旋体主要影响断奶后生长的瘦猪,而乳猪和成猪发病较少。病猪、康复猪及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病原通过粪便传播污染环境和饲料。该病传播缓慢,无明显季节性,临床症状可反复出现,发病率在断奶猪中可达75%至90%之间。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以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通常表现为不同严重程度的腹泻,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并伴有典型腹泻。
病变主要集中在大肠,尤其是回肠和盲肠接合部。通过剖检可见明显的脱水和消瘦,急性期表现为肠壁充血和水肿,粘膜上的淋巴小节也会肿胀。
通过观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初步诊断该病。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确认,通过显微镜检查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擦片,观察到特征性细菌即为确诊。
痢菌净为治疗这一病症的特效药,通常按体重注射,并应对严重腹泻的仔猪进行补液治疗,从而减少脱水导致的死亡风险。
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疫苗,预防主要依赖全面管理和药物预防。引进新猪时必须经过严格检疫,同时确保养殖环境的干燥卫生。发现疫情后,应迅速进行消毒和淘汰病猪,以控制疫情传播。
猪密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显著影响,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措施,养殖户可降低此病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上一篇:夏季养猪的三大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