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依赖于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饲料配方和优秀的饲养技术。然而,这种模式带来的大量猪粪尿污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环境,造成生态失衡和企业经济损失。
传统的养猪方式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产生的废弃物相对较少,通常可以还田利用,因此基本上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然而,规模化猪场的饲养规模庞大,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集中,并因大量冲洗水的产生加剧了这一问题。多数规模化养殖场位于城市郊区,周边缺乏足够的农田来处理这些粪污,随意堆放与排放的行为导致了有害气体和尘埃的产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猪粪尿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等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恶化,影响水质与水色。同时,这些污染物有可能导致猪病和寄生虫的繁殖,直接威胁养猪生产的安全。因此,亟需改变规模化养殖的“自我封闭”模式,推动生态农牧业的发展。
目前,在国内外,猪粪尿的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两大类: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工程和健康与能源型综合系统。
该技术遵循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规律。通过将某一生产环节的产出作为另一环节的输入,形成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常见的生态工程模式包括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养殖业与渔业结合等。其中,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的结合模式应用广泛,通过沼气池将猪场排放的废水和粪便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达到减污、增效的目的。
此系统将猪粪尿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分离出的甲烷可用于发电或照明,二氧化碳则可以用于养殖经济藻类等。同时,经过处理的沼液和沼渣能作为优质肥料,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农业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规模化养猪行业的迅速发展,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必须加强对猪粪尿污水处理的研究与开发,以保持生态平衡。大型养猪企业具备经济实力,应该结合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对养殖场进行系统规划与改造,从而实现污染减少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