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生到断奶是确保哺乳乳猪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养殖管理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以提高乳猪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乳猪产后的48到72小时,维持稳定的体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养殖者可以在母猪舍内设置一个约60到80厘米的护仔间,垫上草并安装灯泡,以提高周围环境温度。在前三天中,要确保乳猪吃饱后再放入保护区,从第三天起可以让乳猪自由进出,以保护乳猪的体温并防止被母猪压死。
乳猪在产后2小时内应尽快摄入初乳。初乳富含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能够显著提升乳猪的免疫力并促进胎粪排出。因此,尽早让乳猪食用初乳是提高其抗病能力的关键措施。
在出生后几天内,乳猪通常会形成在固定奶头进食的习惯。养殖者可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方式,将最强和最弱的乳猪固定在指定的奶头。这种方法能确保全窝乳猪均匀发育,并减少弱小乳猪的死亡率。
良好的母猪饲养管理能够提高乳猪的抵抗力,预防常见的下痢现象。乳猪下痢可表现为黄、白、红痢,尤其以白痢最为多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以及乳猪抵抗力弱。为了预防乳猪白痢,养殖者可以加强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持圈舍卫生,并适当投喂预防药物。
在乳猪出生后2天开始补料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随着母猪的泌乳量逐渐下降,乳猪对于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则逐渐增加。因此,可使用乳猪开食料诱食,以提高乳猪的营养摄入。实践证明,提前补料能够显著提高乳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后期的断奶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注重上述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哺乳乳猪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