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除虫菊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性的花卉,属于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在19世纪从南斯拉夫引进,广泛应用于家庭盆栽中。由于其茎叶和花果可以制作植物源杀虫农药,因此备受关注。白花除虫菊对节足类动物、鱼类以及两栖、爬行虫类有毒,但对鸟类和哺乳动物毒性较低,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的优良特性。
这种花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提取的天然除虫菊酯因其快速杀灭蚊、蝇、蚜等害虫的能力而备受推崇。因此,白花除虫菊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且其应用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白花除虫菊适合地栽,但在使用容器进行栽培时,其株型会受到一定影响,通常表现出发散的生长形态。由于目前尚无针对除虫菊的盆栽技术文献报道,因此,在家庭盆栽中推出该植物的产品开发需进一步探讨株型和花量的控制技术。
为了改善白花除虫菊的观赏性,矮化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传统的方法包括调节水肥和光照,但对于白花除虫菊,这些手段的效果有限。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丁酰肼,通过在第二对真叶期进行喷施,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并改善株幅。研究表明,喷施浓度在100-200mg/L时,植株高度可降低至对照株约30%。
以下为一种实用的白花除虫菊矮化盆栽方法:
将白花除虫菊种子在室温下清水浸泡3-5小时,以选择沉入水底的吸胀种子,随后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备用。
在穴盘中,每穴植入5-8粒种子,种子植入深度为0.8-1.5cm。土壤基质应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1:(0.5-2)混合,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80%,育苗温度控制在20℃-25℃。
待种苗长出1-2对真叶后,可以移植到直径为15-25cm的双色盆中。
在种苗长出2对真叶时,使用80-230mg/L的丁酰肼溶液进行喷施处理。每6-8天喷施一次,共处理3-5次,确保叶片表面均匀喷湿,以获得理想的矮化效果。
白花除虫菊作为一种观赏和实用兼备的植物,其盆栽技术和矮化处理研究不断深入,为家庭种植提供了新的选择。正确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白花除虫菊的观赏价值,同时发挥其天然杀虫植物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