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又称为SD,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的肠道,并导致黏膜发生严重的炎症。猪群在初期感染时,通常表现为急性出血性下痢,后期则可能转为亚急性或慢性黏液性下痢。2000年3月,在安龙县新安镇某猪场发生疫情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净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检测结果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在2000年3月4日,该猪场从外省引进了14头杜洛克种猪,初期饲养在隔离区观察,没有发现猪痢疾的症状。然而,到了5月10日,在转入生产区一周后,猪场内开始出现淡黄水样粪便和黏血,随后病猪数量逐渐增加,最终确诊感染猪痢疾。解剖发现整个大肠充满血液和黏液,肠壁显著肿胀,肝脏也随之肿大变硬。
在确诊为猪痢疾后,迅速将408头猪转移至隔离区并实施封锁,限制人员进出。此外,在停药后的三个月内,生产区不允许引种,而隔离区的猪则以肉猪身份出售。
对发生疫情的猪舍进行全面消毒,采用3%烧碱处理,1周后再进行一次消毒。同时,停止使用这样的猪舍达一个月。
针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使用痢菌净和氟哌酸,并对全场猪群进行口服用药,确保病情得到迅速控制。
在封锁期间,全场进行鼠害控制工作,以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并通过奖励措施激励工作人员参与。
在1.5个月的防控期间,尽管隔离区内陆续有16头猪出现病症,生产区1986头猪却没有出现任何疾病。根据标准,在停止用药后,观察期为3.5个月,最终所有检验结果均呈阴性,猪场的净化方案获得成功。
由于该猪场迅速发现并采取防控措施,成功将疫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未造成更大规模的扩散。
对于已经发生疫情的猪场,是需要进一步探讨防治效果的。应定期检查和评估猪的健康情况,以加强预防。
猪场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对方的疫情历史,避免从疫区引进种猪。在观察期一定要严格进行检疫,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