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是每位养殖户都关注的重点。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猪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用较少的饲料换取更多的猪肉。以下是提高育肥猪出栏率的八项关键措施。
不同品种的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猪比纯种猪更具生命力,生长速度更快、抗病力强,且育肥周期较短。研究表明,二元杂交猪的日增重比纯种猪高15%至20%,而三元杂交猪的增重更是比纯种猪高出25%左右。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长大杂交母猪与杜洛克、皮特兰或汉普夏等公猪进行交配,以获得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
仔猪出生后每天需要摄取7毫克的铁,而依赖母乳最多只能获取1毫克,这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因此,建议在仔猪2到3日龄时进行肌注1毫升“血铁素”来补充铁元素。
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对猪的采食量及增重影响很大。温度过高会导致采食量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增加热能消耗,影响饲料利用率。理想的环境温度应为仔猪20~30℃,成猪15~20℃,湿度控制在50%~55%为宜。
饮水的量因猪的体重、饲料成分及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重越大、饲料越干、气温越高,饮水的需求就越多。因此,确保猪只获得充足且洁净的饮水非常重要。
实施定次数、定时间、定喂量、定饲养标准的“四定”原则,并将湿拌料改为干粉料喂养。饲喂次数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设置,仔猪通常日喂5至6次,中猪4至5次,大猪3次。确保每次喂量均衡,并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调配相应的日粮营养标准。
猪的饲养密度应根据其体型及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头肉猪占0.8至1平方米;3至4月龄的肉猪每头占0.6平方米;4至6月龄的则占0.8平方米;7至8月龄时占1平方米。在夏季,每头成猪应占用1.1至1.2平方米,而冬季则为0.9至1平方米。
对仔猪进行早去势可以使其性情变得温顺,食欲增加,从而促进生长。建议在20至25日龄时进行去势,以降低对仔猪的应激影响。
育肥猪的卫生和防疫管理至关重要。养殖户应严格按照防疫程序,为猪只注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疫苗,以保障猪的健康和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养殖户能够有效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饲养管理与科学的营养搭配是确保育肥猪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肉猪疫苗接种方案
下一篇:迫切需要实施的新型养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