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疾病防治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河南省新乡市北站区的一起严峻案例,突显了洪水灾害对猪群健康的严重影响。本文将探讨该猪场的发病经过、症状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1996年8月,河南省新乡市北站区某猪场因洪水暴发,导致猪舍及场地被淹。受此影响,养殖的猪群不得不迁移至其他地方饲养。9月底,水位下降后,经过基本的清扫和消毒,猪群被重新放回原圈。然而,此时已有6头怀孕母猪接近临产。不到一周时间,母猪首先产下26头仔猪,起初它们状态良好,能够正常吃奶。但仅过一天后,仔猪们突然拒绝吃奶,并出现腹泻,粪便呈血红色糊状。经过土霉素内服治疗无效,仔猪们最终全部死亡。此后,养殖户认为消毒不彻底,又使用了1:100的菌毒敌溶液进行三遍消毒。仍未见改善,母猪的新仔同样出现发病。于是改用20%的石灰水进行全场彻底消毒,并结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最终,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隔日一次喷雾消毒,持续一周后,情况有所好转。之后,两头母猪相继产仔25头,发病情况明显减少,且病情较轻。
仔猪在出生后第一天便开始出现食欲减退,有些甚至完全拒绝进食。它们的精神状态较为沉郁,害怕寒冷,行动步态不稳,毛发无光泽。同时,所有仔猪均出现腹泻,粪便散发恶臭且泡沫较多。整个疾病的持续时间约为1至3天。
剖检结果显示,仔猪的小肠段肠壁呈现深紫红色,且两端界限明显。肠腔内充满红色内容物,并夹杂大量气泡。肠黏膜则潮红、肿胀,并伴有出血及坏死现象,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表明严重的感染情况。
为控制疾病的传播,猪场采取了多项防治措施。首先,保持场地、猪舍及产房的清洁卫生,每月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每隔一天一次,持续两周。此外,母猪临产时,做好接产工作,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头,确保仔猪顺利吃奶。在确保猪舍卫生的基础上,仔猪出生后,每公斤体重内服氯霉素50毫克,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三天。通过这些消毒及治疗措施,该病得到有效控制,且常发病情况也相对减少。
综上所述,加强卫生管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是养殖户应对猪病的重要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经验分享,能够对养殖行业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上一篇:现代养猪观念革新
下一篇:提高厌食仔猪食欲的有效诱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