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种猪场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以及场内已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对维护猪群健康、确保种猪场的生产秩序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实施规范的消毒措施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有效手段。通过降低猪群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可以减缓或消除其扩散,从而为猪群提供健康的环境。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规模化种猪场如何规范实施消毒措施,以供业内参考。
规模化种猪场的消毒措施根据不同生产阶段可分为两类:终端消毒和经常性卫生保护。终端消毒一般是在猪舍空舍后的消毒,而经常性卫生保护则包括在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和办公区等处的定期消毒。
规模化种猪场的终端消毒是确保猪群健康、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以下是基本的操作程序:
空舍或空栏后,必须清除栏舍内的垃圾、尘埃,并整理所有用具。确保卫生环境整洁是消毒的前提。
首先对所有表面进行低压喷洒,确保充分湿润。喷洒范围包括墙面、料槽和地面等,并清洗干净。清洗后,保持空气流通,待干燥。
使用广谱消毒药剂对所有表面进行喷洒,特别注意病弱猪隔离栏及接缝处,并保持通风,建议空置3-5天。
在空舍干燥期间,检查和维修所有设备,尤其是料槽和饮水器,确保入猪前的准备工作到位。
入猪前1天再次进行喷雾消毒,以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经常性卫生保护是阻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的关键措施,涉及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等多个方面。
设专职人员负责进出场人员和物品的消毒,确保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并实施“踩、洗、照、换”的消毒程序。
设置唯一的人员、物品入口,并对所有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和人员进行消毒,确保严格执行消毒流程。
每个猪舍入口设有消毒脚盆和洗手盆,定期更换消毒液,确保人员在进出时实施手部消毒。
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至关重要,需根据本场的疫病种类和流行情况,选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选择消毒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效力、生效速度、持久性以及成本等因素。定期监测消毒效果,以选择最适合的消毒药物。
规模化种猪场必须将规范消毒措施融入日常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养猪环境的健康安全。通过严格实施消毒措施和日常卫生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冬季猪只疾病预防与处理指南
下一篇:科学喂养:生料在养猪中的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