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猪生产规模及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农村规模养猪场在疫病控制方面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规模猪场的各种疫病,有必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在选择规模猪场的场址时,应优先考虑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且具备良好的供水和供电条件,同时还要确保有足够的自然隔离空间。整个场地需要严格划分为行政管理区和饲养生产区,在两区之间设置隔离屏障。各个猪舍应该独立设置,保持至少10米的间距。猪舍的布局顺序应从上风向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及隔离观察室。同时,在净道门旁需设置消毒室和更衣室,生产区的大门、饲养区入口及猪舍入口都必须设有消毒池。此外,在下风段的饲养区外(50米),应建立兽医室、病猪隔离舍和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等,装猪台应靠近育成舍外的围墙设置。
规模猪场应配备一系列主要的防疫设施,这些设施包括防疫、诊疗、消毒和冷藏设备,兽医室、病猪隔离场所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同时,猪场周围应当建立围墙或其他有效的屏障,并设置绿化带以增强防疫效果。
为确保生产区的安全,非本场的生产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外来人员须经主管兽医的批准方可进入。同时,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需进行更衣、换鞋、洗手和消毒,并通过消毒池方可入内。
整个饲养生产区,包括所有猪舍、运动场、工具和道路,都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所使用的消毒药应具备高效、低毒的优势,且应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以避免交替使用相互拮抗的药物。
根据猪场和周边地区疫情的发生情况,科学选择疫(菌)苗种类,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在实施免疫接种时,应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必要时根据疫情的严峻程度适当调整免疫剂量,同时还需考虑母源抗体、猪群健康状况、疫情发生季节以及疫苗的有效期和副作用等因素。
所引进的种猪必须来源于非疫区的正规种猪场,并要做好严谨的检疫工作。进场后的猪只需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才能进行驱虫、免疫及消毒,最终混群饲养。此外,商品猪须接受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派的检疫员的检疫合格,并需获取有效的产地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规模养猪场可以更好地控制疫病的传播,保障养猪生产的稳定与安全。
上一篇:蜂蜜与猪胆汁结合助解家畜便秘困扰
下一篇:猪脐疝手术治疗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