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断奶仔猪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其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弱,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次,饲料的营养成分对仔猪的健康影响颇大。当仔猪从以母乳为主的饮食转变为以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质为主的饲料时,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比例过高,容易引发腹泻。最后,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如气温变化、转群或并栏等)、以及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亦会导致腹泻情况的发生。
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则是抗菌和补液。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条件有限,则可以选择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配合注射或灌服。例如,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毫升)、青霉素(10-30万单位)和链霉素(15-30万单位);或者每天根据体重给予土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公斤猪体重30毫克),连续投喂4-7天。
对于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应给予补液。可使用口服补液盐(如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和1公斤温水)让其自由饮用;或者进行腹腔注射200-300毫升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使用10%葡萄糖盐水1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10%维生素C2毫升与适量抗生素。此种治疗需每日进行2次,连续使用3天。
为了有效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首先,要注重环境卫生,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做好保暖工作。其次,应尽早为仔猪补料,建议在仔猪7日龄时开始,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食法,每天喂食5-6次。
同时,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也极为重要。建议确保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8%左右,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此外,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抗生素和酸化剂,可以提升其抵抗力。
另外,仔猪在断奶后应维持“三不变、三过渡”的原则,保持原饲料(哺乳仔猪饲料)喂养1-2周,并依旧在原圈、原窝中饲养,逐步过渡饲料类型及喂养制度。控制仔猪的采食量也非常重要,在断奶后5天内应控制其食量,维持在7-8成饱状况。同时,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抗生素和水溶性电解质,有利于改善其健康状况。
上一篇:养猪要点:五大关键环节需重点把控
下一篇: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