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至关重要。数据显示,仔猪出生后1至2周内的死亡率高达65%,而整个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则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做好仔猪阶段的管理和疫病防治尤为重要。
仔猪在出生后,如果防寒保暖不当,容易导致感冒或腹泻等问题,甚至出现压死或压伤的情况。此外,若不及时进行补钙或补充稀盐酸,仔猪可能会出现贫血和消化不良等状况。
在仔猪阶段,红痢、黄痢、白痢等疾病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仔猪的生长速度,特别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和窝重,是衡量养猪场效益的重要标准。仔猪一旦发病,即使经过治疗痊愈,仍会对后期的育肥阶段造成显著影响,部分仔猪甚至可能转变为僵猪。
在疫病预防中,需明确优先次序。面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猪瘟等传染病时,务必要遵循相关免疫程序,以避免交叉应激。在疾病治疗方面,当传染病与普通病同时发生时,应优先处理传染病,特别是在两种传染病并发时,应优先处理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
这一阶段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各种传染病和管理不当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都会对仔猪构成威胁。常见疾病包括:
育肥阶段是猪获取商品价值的关键时期,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各种疫病也层出不穷。育肥猪易感染多种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甚至是代谢性疾病和中毒。要重视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养殖效益。
对传染病保持免疫接种的规范性,对新购入的仔猪需了解其免疫情况,并按需补种疫苗,提前一个月对季节性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
定期药物驱虫是应对寄生虫病的必要措施,需十分重视猪的粪便处理,保证环境的卫生。
通过提供优质饲料,改善饮水卫生,预防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症,减少普通病的发生。
尚无有效疫苗的疾病,可使用一些中草药复方产品进行预防和治疗,部分产品具有促生长的效果。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通过定期消毒和升级设施,减少各类疾病的传播机会。
通过上述措施,养猪场可以有效降低仔猪和育肥猪的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猪群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子猪腹泻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