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地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养猪业,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了解其症状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发病猪常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和精神不振。多数病猪会出现便秘,粪便干燥且表面附有粘液。此外,病猪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眼结膜、耳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发绀现象。个别病猪可能会出现呕吐。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导致死胎和流产,给养殖业造成影响。
病猪剖解时,常见胸腔和腹腔积液,液体呈现黄色透明状。全身淋巴结肿大,气管和支气管内存在大量泡沫和粘液,肺部高度膨胀。同时,脾脏和肝脏略为肿大,颜色呈暗红,并伴有白色坏死点,膀胱偶尔会见到出血点。
为有效防治龚地弓形虫病,采取综合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严格防止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其次,流产胎儿及其排出物应严格处理,防止被猫、狗等动物偷食,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在药物治疗方面,磺胺药物被认为是特效药物,而一般抗生素的效果较差。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1. 磺胺嘧啶(SD)与乙胺嘧啶联合使用,前者按70毫克/公斤体重,后者按6毫克/公斤体重,内服,每天两次,首次应加倍,连续使用3-5天。
2. 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每次按10公斤体重肌注不超过2毫升,每天一次,连用3-5天。
3. 磺胺-6-甲氧嘧啶(SMM),按60毫克/公斤体重配成10%注射液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5天;或内服,首次0.05-0.1克/公斤体重,维持量0.025-0.05克/公斤体重,每天两次,连用3-5天。
4. SMM与DVD(敌菌净)增效剂的混合,按5:1的比例,口服混合物60毫克/公斤体重,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防治龚地弓形虫病需要综合的管理和科学的用药方案,养殖户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以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