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疗法在仔猪副伤寒治疗中的应用

养殖信息
2025-02-06 10:24:41
0

猪沙门氏菌病概述

猪沙门氏菌病又被称为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发的断奶仔猪间接传染病。该病的急性表现为败血症变化,慢性情况则表现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2至4月龄的断奶仔猪是最易感染的群体,该病没有特定的发病季节,但气候剧烈变化、温度波动大、猪舍拥挤潮湿、空气流通不良,以及不合适的卫生和饲养管理条件都可能导致发病。此外,长途运输也会增加发生该病的风险。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以下将介绍一个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分析

发病情况

在河北省巨鹿县的一家养猪场,2009年9月28日,从外地购入了30头仔猪,并将其放置在与自家母猪所产断奶仔猪的圈舍相邻的位置,仅隔一堵圈墙。第五天,猪群突然出现发病情况。当地兽医进行了处置,使用了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安痛定等药物,但未见明显疗效,最终导致1头仔猪死亡。随着病情的加重,其余29头猪也相继出现了症状,甚至相邻圈舍中的母猪所产仔猪也纷纷发病,症状与新购仔猪相似。随后,猪只被送往邢台市兽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通过解剖及化验,确诊为仔猪沙门氏菌病,并立即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最终,除了2头症状严重的仔猪外,其余仔猪均恢复了健康。

临床症状

患病猪只的体温普遍升高,通常在40.5℃-41.5℃之间。它们的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少或完全丧失,可能伴有间歇性腹泻,粪便呈淡黄色且不断发出恶臭。此外,病猪的耳根、鼻端、胸前和腹部等部位皮肤出现淤血及紫红色斑块。

剖检病变

对刚病死的仔猪进行解剖,发现其主要病变特征为坏死性肠炎。在回肠后段、盲肠及结肠的粘膜均出现坏死,表面覆盖有弥漫性坏死及腐乳状物质,底部则显著出血、粗糙及失去弹性。肝脏和脾脏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点或灰白色结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出血,而肺部则表现出充血、水肿及出血现象。

防治措施

饲养管理

首先,应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预防传染病的带入。来自外地的猪只在入场之前需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健康后方可放入猪舍。若发现疾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并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建议每天进行消毒,共持续10天。

药物治疗

对于病猪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案:(1)肌肉注射恩吉诺(主要成分:恩诺沙星等),按每公斤体重0.2ml,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2)肌肉注射息热(主要成分:磺胺嘧啶等),同样按每公斤体重0.2ml,每天2次,连用3天。此外,还可以配合中药治疗,推荐方剂包括青木香、黄连、白头翁等配方,分两次拌料或喂服,连续3天。

群体防治

同时,可在全群仔猪饲料中添加喘痢杀(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持续5天,并增补多种维生素以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通过以上综合性的治疗和管理,病猪的症状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甚至在第三天基本恢复正常状态,而整个猪群在5天之后恢复了健康。

总结与建议

1.猪沙门氏菌病常发生于4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应密切关注仔猪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做好卫生消毒,避免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环境,并将猪群分成小组饲养。建议一月龄的仔猪可通过口服或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来增强免疫力,随后再进行追免。

2.本次仔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外地购回仔猪的长途运输、环境骤变以及饲料突变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外地引入仔猪后,务必加强管理,并在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确认健康再进入猪场饲养。

中西医协同疗法在仔猪副伤寒治疗中的应用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

“四季绿”南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 南瓜品种特性南瓜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蔬菜,具备多个明显的特性,让其在市场上独具优势。熟性早该品种在五叶期...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大大降低发...
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对猪场造成重大威胁的疾病,尤其是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根据链球菌特异多糖抗原的性质,猪脑膜炎...
高山无公害茄子的栽培技术 高山茄子的种植技巧与管理茄子是一种喜温的蔬菜,耐寒能力较弱。高山地区的无公害茄子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六种方法提高母猪沁乳量 提升母猪产后营养的关键要素为确保母猪在产后能够顺利哺乳,必须注意其能量和蛋白水平的适宜性。尤其要重视...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理变化 呼吸道病变的特征猪的呼吸系统在病变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侧性肺炎。这种肺炎常发生在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