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与卫生状况及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的传染病。在一些养猪先进国家,这类疫病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而在中国却仍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其中,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和流行在近年来持续上升,已成为造成猪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对猪只造成了最严重的危害。
TGE和PED的病原分别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这两种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在病毒形态、大小及结构特征上,两者几乎无法区分。研究表明,TGEV与PEDV只有一个血清型,且其基因同源性相对较高,因此抗原性变化不显著。
TGE和PED的流行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发生在寒冷的晚秋到早春,特别是10月至次年3月的高发期。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在盛夏季节也出现病例。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新疫区的流行往往迅速且猛烈,老疫区则表现为间歇性传播。在新疫区中,初次感染几乎导致所有猪只发病,尤其是2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
TGE和PED在不同猪只的临床表现上有显著差异。哺乳仔猪通常会突然呕吐和水样腹泻,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成年猪的症状多为轻微水样腹泻,对其体重影响不大,而妊娠母猪的症状则可能很轻微,但哺乳母猪在发病后可出现严重衰弱和皮肤病变。
猪轮状病毒是导致仔猪白痢的主要病原之一,尤其在15至45日龄的仔猪中感染率较高。轮状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厌食、精神迟钝以及黄白色或灰褐色的稀便,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10%。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胃和小肠,呈现出显著的充血和粘膜脱落现象。
对于猪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效疗法,但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补液和补盐是主要方法,特别是采用科学配方溶液针对症状进行干预。
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止猪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提高猪舍管理水平、加强卫生、实施隔离观察及疫苗接种都是有效手段。加强母猪的疫苗免疫接种,可通过初乳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进而降低发病率。
目前针对TGE和PED的疫苗主要为强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策略,能够有效预防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特别是在选用疫苗时,应考虑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确保良好的防控效果。
猪病毒性腹泻,尤其是TGE和PED,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合理应用疫苗以及有效实施卫生管理措施,是防控这类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管理,将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夏季养猪的高效饲养技巧
下一篇:草菇两段栽培技术6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