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母猪的生产能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俗话说:“幼大一两,少大一斤,壮大十斤。”因此,确保初生仔猪的体重是成功饲养的关键。妊娠85天后,应逐渐增加母猪的饲料摄入量,从每日2.5kg增加到产前一周的3.5kg。这段时间,胎儿在母体内迅速生长。此外,产前一个月,每周注射进口伪狂犬疫苗和自家组织苗,并注射伊维菌素,以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产房应实施全进全出管理。群体转移后,需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床、保温箱和工具。消毒步骤包括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甲醛混合熏蒸,确保产房环境卫生。
哺乳母猪的健康与采食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产后7天内,母猪的最高采食量应达到5.5~7.5kg/天。可通过多次饲喂和调整饮水等方式提升其食欲。同时,应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产后感染,促进乳汁分泌。
在仔猪出生前,准备好接产工具和保温设备。如接产布、消毒液和注射器等,确保一切准备就绪。母猪临产前的行为变化也需密切观察,以保证及时接产。
初乳对仔猪的生存至关重要。在仔猪出生后的1-2天内,及时提供乳汁,并根据体重给与不同的奶头优先权。确保每个仔猪都能充分摄取初乳,以提升成活率。
在仔猪5-7日龄时开始教槽料的训练,训练应在哺乳后进行。应选择高能量、易消化的优质诱食料,并根据仔猪的活动习惯少量多次投喂,帮助其逐步适应新食物。
在进猪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产房。在饲养区设立消毒池,确保外来人员得到充分的消毒,以减少病原传播的机会。
建立严格的疫苗监测制度,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免疫计划。口蹄疫、猪瘟和伪狂犬是需重点监控的疾病,定期按照要求接种疫苗,以确保猪群的健康。
仔猪在不同阶段应接受相应的保健注射,如长效土霉素或氟苯尼考,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注意喂养管理,保持饲料的营养丰富。
假死的仔猪可通过特定的手法进行刺激和晨唤,使其恢复意识,排出喉咙中的黏液。
面对无乳的母猪,可以采取药物刺激以及营养补给等措施,必要时可迅速进行寄养。
仔猪出现腹泻时,需先排查原因,必要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环境卫生,预防复发。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母猪和仔猪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